选课类别:文理通识 | 教学语言:中文 |
课程类别:社科类 | 开课单位: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 |
课程层次:本科 | 获得学分:2.0 |
我个人觉得这门课最宝贵的地方,在于提供了一个十分优秀的表达自己的环境。无论自己外向还是内向,无论自己是否善于表达和沟通,在这个环境下,老师和同学们一定会以最大的善意和包容对待你。
很多同学评价这门课“社恐不要选”,确实如此。我大三上曾选过这门课,但在“人树房”测试时,我对着白纸无从下手,紧张得冒汗,在课间便顶着巨大的不适匆匆溜走,并且立马退掉了这门课。大四时抱着豁出去的心态再次选了这门课(因为差这一类课程的学分,其它的课看上去更不友好),作为大四的老油条脸皮更厚了一点,咬咬牙坚持下来,竟发现体验意外地不错。因为全身心地参与了课程,最终总评拿到了96分。
先说结论:个人认为这课最大的问题在于本学期给分偏低。
关于课程内容,前人之述备矣。课程的亮点是有不少互动交流的环节,大家自愿或被动地讲对某些问题的看法,有点free talk的感觉,对e人比较友好,也挺能让人放松的(之前经常去心理学社的活动,这学期这门课多少有点那个的功效了)关于其他评论讲到的上课内容无聊等,虽然这类课程难免出现这种问题,但我觉得这门课程更大的用处在于放松身心,而非学到许多理论知识。毕竟人格这种东西确实需要潜移默化,在各种感受中一点点体验的。所以上课的时候感觉在听很玄乎的东西倒也正常hhh
本学期这门课争议较大的点在于给分。根据小范围的身边统计学,大家得到的分并不是很高,并且相比之前nces上的成绩分布——好多a,就显得给分好像总体降了一些(存疑)
我个人上课发言互动很多,经常第一个主动起来发言。期中舞台剧做的一般般,期末的体验和论文确实有在用心做,并且来回修改了很多。可最后只拿到了刚上90的分数,并且在登分之前也没有给一些反馈,比如平时成绩怎么样?舞台剧的分如何?期末论文有哪些地方要修改?这些我之前都没能知道。鉴于我上课确实较为活跃,只能猜测分被扣在了期中期末。相比其他课我觉得从给分角度上这个确实不太值得。
虽然本不应该卷社科,但我确实是比较喜欢这门课程本身,所以的确投入了一定时间和精力在里面。因此没有拿很高的分显得更难以接受。人文社科美育类课程的评分有一个通病,就是不可避免地要掺杂不少主观的、非标准的、模糊的东西。比如什么样的人格塑造体验及感悟算好?助教给了一些宽泛的描述,但即使按照自己的理解做到自己认为的很好,也不一定会被别人认为很好。甚至我觉得像人格塑造之类具有不可通约性心理体验型的任务,就不应该被用单一的维度来评价。或许这门课改成pf制会更好,这样也不会有人为了刷分选这门课,也不必把每个人评出“好坏”了。
不得不说,人文社科课不同老师之间的给分差异极大。比如另某门社科课,百分之百的A,并且平时没什么事情,只有一个辩论一个pre,就算敷衍过去最后也有很高的保底分。而不同的同学对不同的社科课感兴趣,选不同的课,从评分上肯定是不公平的,当然这也很难解决,就算教工部要求每门课给百分之多少的a,百分之多少的bcd,那也会出现其他问题。
最近几年南科大的gpa有水涨船高的趋势,平均gpa越来越高。如果放到以前,确实是不该纠结社科课是a减还是a加云云。但现在有些专业甚至到了专业课大家都很高,需要来卷一下其他课的程度(并非我的专业)。前几天在小红书上看到关于南科大大一同学gpa的帖子,以及一些其他见闻,不得不感慨大家的观念也是越来越倾向于刷绩点而非学到真东西了,而真正为了兴趣选课的人也不得不被裹挟入这场内卷当中……最后还是想说,这门课本身上的非常舒服,不要因为一时的给分而望而却步!
给分超级烂 每节课都上 分数是B+ 作业也完成了 所有任务都做了 成绩还是超级烂 非常生气 而且总评出来之前 不给你任何成绩信息 不能argue 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分数!
狠狠背刺了!
慎选!避雷!
上课很多理论,感觉很无聊,有两个周期一个月的打卡很麻烦,给分会卡绩
比较社牛的课,社恐也可以选,不过还是建议社牛选。
上课会有互动环节,提前想好要说什么,点到了就说,就不会有大问题。如果点到了之后,支支吾吾半天答不上来的话,结果会比较严重,比如冷场、尴尬。
有两个以月为单位的作业,内容差不多是打卡之类的,最多消耗你一分钟的时间。
心理剧是特色内容,两周的准备时间,这里建议至少预留三天以上时间写剧本、排练。如果你组里有一个很有才的编剧和一群很有才的演员,一天准备也不是不行。
期末是一个月的打卡作业,因为大多数报告都是什么睡眠冥想之类千篇一律的东西,你稍微花点心思,弄点创意性,拿出来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,老师会很喜欢,拿分就很好看。
注:本课程不会帮你解决任何心理问题,也不会给水人送分(如果你水得很有技术是另一回事)
本学期作业也是有一个pre一个话剧一篇论文。
不过体验感很好
上学期作业有一个pre一个话剧一篇论文。会社死。慎选。